滲碳的日常維護要點及故障排查方法
滲碳多用爐的日常維護要點及故障排查方法
一、日常維護要點:保障設備穩定運行的基礎
1. 爐體與密封性維護
每日檢查:
觀察爐門、爐罐接縫處是否有氣氛泄漏(可通過火焰檢測法:用點燃的火柴靠近縫隙,火焰偏移或變亮表明漏氣);
清理爐門密封槽內的碳黑、油污,保持密封面平整(建議用銅刷或壓縮空氣清理,避免劃傷密封面)。
定期維護(每周):
檢查爐罐鋼板厚度(使用超聲波測厚儀),當壁厚減薄超過原始厚度的 20% 時需及時更換;
緊固爐體各部位螺栓(如爐門鉸鏈、熱電偶套管固定件),防止高溫下松動導致漏風。
2. 加熱系統維護
電阻絲 / 硅碳棒檢查:
每日觀察加熱元件是否有斷裂、變形或氧化剝落(如硅碳棒表面出現白霜狀物質,表明老化需更換);
定期(每月)測量各加熱區電阻值,與原始數據對比,偏差超過 ±10% 時排查接觸不良或元件老化問題。
熱電偶校準:
每季度用標準熱電偶校準爐內測溫元件,誤差超過 ±5℃時更換或重新標定(校準需在爐溫低于 100℃時進行)。
3. 氣氛控制系統維護
氧探頭保養:
每周用專用清潔劑(如酒精)擦拭氧探頭陶瓷管外部碳黑,避免積碳影響檢測精度;
每半年檢查氧探頭電纜線絕緣層是否老化,接線端子是否松動(建議用萬用表測量探頭內阻,正常阻值應<1kΩ)。
流量計與閥門維護:
每日觀察氣體流量計浮子是否卡頓(如丙烷流量計浮子波動劇烈,可能是管路中有冷凝水);
每月對電磁閥、氣動閥進行通氣測試,檢查開關是否靈敏(可通過聽閥內閥芯動作聲音判斷)。
4. 淬火與冷卻系統維護
淬火介質管理:
油冷爐每周檢測淬火油黏度、閃點(如閃點低于 180℃需更換新油),定期清除油槽底部殘渣(建議用真空吸污泵清理);
水冷系統每月檢查冷卻水管路是否結垢(可通過進出口水溫差判斷,溫差超過 8℃時需酸洗除垢)。
循環風機保養:
每周監聽風機運行噪音(正常應<85dB),振動值超過 4.5mm/s 時需校準葉輪動平衡;
每季度更換軸承潤滑脂(使用耐高溫鋰基脂,填充量為軸承腔容積的 1/3~1/2)。
5. 控制系統維護
PLC 與觸摸屏:
每月用干燥壓縮空氣吹掃控制柜內灰塵,檢查電路板焊點是否有虛焊(重點關注電源模塊、輸出繼電器);
每半年備份程序數據(通過 U 盤或上位機軟件),防止系統故障導致工藝參數丟失。
安全裝置測試:
每周測試超溫報警、氣體泄漏報警功能(可手動模擬超溫信號或用標準氣體驗證傳感器),確保報警響應時間<5 秒。
二、常見故障排查方法:快速定位與解決問題
1. 爐溫不均勻
可能原因:
加熱元件部分損壞(如某區電阻絲斷裂);
循環風機葉輪磨損或轉向錯誤;
爐內工件裝載過密,阻礙氣流循環。
排查步驟:
查看各區溫度曲線,若某區溫度持續低于設定值,斷電后用萬用表測量該區加熱元件電阻(無窮大表明斷裂);
觀察風機轉向(應與標識一致),停機后手動盤動葉輪,檢查是否有卡滯或異響;
調整工件擺放間距(建議≥50mm),確保氣流通道暢通。
2. 碳勢控制不穩定
可能原因:
氧探頭失效或積碳嚴重;
富化氣噴嘴堵塞(如丙烷中雜質沉積);
爐體漏氣導致外界空氣滲入。
排查步驟:
用標準氣體驗證氧探頭(通入已知碳勢的氣氛,對比顯示值與理論值,偏差>0.1% C 時更換探頭);
拆卸富化氣噴嘴,用高壓氣槍吹掃內部(可觀察噴嘴出口是否有黑色結焦物);
進行氣密性測試:關閉所有氣閥,向爐內充入 5kPa 氮氣,30 分鐘內壓力下降超過 0.5kPa 表明漏氣,用肥皂水涂抹可疑部位查找漏點。
3. 淬火后工件硬度不足
可能原因:
滲碳溫度偏低或保溫時間不足;
碳勢設定過低,表面碳含量不足;
淬火冷卻速度不夠(如油溫過高或攪拌不足)。
排查步驟:
核對工藝參數記錄,檢查實際爐溫是否達到設定值(如設定 920℃,實測僅 900℃,需校準熱電偶或更換加熱元件);
檢測滲層表面碳含量(用光譜分析儀),若低于目標值 0.2% C 以上,需增加富化氣流量;
測量淬火油溫度(正常≤80℃),開啟攪拌裝置觀察油流速度(若流速緩慢,可能是攪拌電機故障或葉輪脫落)。
4. 廢氣燃燒裝置異常
可能原因:
燃燒器點火電極積碳;
廢氣中 CO 濃度過高,超出燃燒器處理能力;
助燃風機風量不足。
排查步驟:
拆卸點火電極,用砂紙打磨表面碳黑(電極間距應保持 2~3mm);
檢測廢氣成分(CO>10% 時需降低滲碳氣氛濃度,如減少丙烷流量);
測量助燃風機風壓(正常≥5kPa),清理風機入口濾網(若積塵過多會導致風量下降)。
5. 控制系統故障
可能原因:
觸摸屏無顯示(電源故障或屏幕損壞);
程序運行中斷(PLC 電池電量不足導致數據丟失);
輸出繼電器觸點粘連(如加熱電源無法切斷)。
排查步驟:
檢查觸摸屏電源適配器電壓(DC24V 是否穩定),更換損壞的屏幕;
更換 PLC 備用電池(通常為 CR2032,需在 3 分鐘內完成更換以防程序丟失);
手動操作繼電器,觀察觸點能否正常開合(粘連時需更換繼電器模塊)。
三、維護記錄與預防管理
建立維護檔案:記錄每次維護的時間、內容、更換的零部件及故障處理情況,便于追溯設備運行狀態(示例如下):
2025.04.28:清理爐門密封槽,更換氧探頭(使用時長 8 個月);
2025.05.05:校準熱電偶 3 支,發現 1# 加熱區電阻絲斷裂,已更換。
周期性大修:每年進行一次全面檢修,包括:
爐罐內部無損檢測(滲透探傷檢查裂紋);
氣氛管道耐壓測試(壓力≥0.6MPa,保壓 30 分鐘無泄漏);
控制系統功能全檢(模擬所有工藝參數jx值,驗證保護功能有效性)。